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6:32 点击次数:148
从立春到雨水,气温起伏不定,人体血管受其影响,收缩舒张紊乱,血液黏稠度也随之增加,这使得脑梗在这个季节悄然盯上了许多人。近期,不少患者和家属向我倾诉,家人突然出现口角歪斜、半身不遂等严重症状,让人揪心不已。实际上,春季阳气上升,血压波动频繁,血管壁受损风险加大,再加上不良生活习惯的累积,都为脑梗的发生创造了条件。
图片
脑梗信号1. 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:手脚不听使唤,拿东西易掉落,走路时一侧腿沉重,像拖着铅块。
图片
2. 口角流涎、言语不清:嘴巴不受控制,口水不自觉流出,说话含糊,旁人难以理解。
图片
3. 剧烈头痛:头部突然剧痛,不同于普通头痛,难以忍受。
图片
4. 平衡失调:走路不稳,身体摇晃,难以保持平衡。
图片
5. 意识障碍:短暂的意识丧失,或反应迟钝,呼唤无明显回应。
图片
想要在春季筑牢脑梗防线,关键在于“活血化瘀、疏通经络”,让血管恢复通畅,气血正常运行,才能有效降低脑梗的威胁。今天要介绍的“补阳还五汤”,源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《医林改错》,是中医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经典名方,历经数百年临床验证,对改善脑梗症状、预防脑梗复发效果显著。
补阳还五汤:黄芪120g、当归尾6g、赤芍5g、地龙3g、川芎3g、红花3g、桃仁3g,加水煎煮,每日一剂,分两次服用。
图片
方中重用黄芪,大补元气,气行则血行,为君药;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,赤芍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协同当归尾活血化瘀,地龙通经活络,共同辅助黄芪发挥作用。全方补气活血通络,使瘀去络通,气血畅行。
图片
医案结合曾有一位65岁的赵大爷,有多年高血压和糖尿病史,生活习惯不佳。去年春天,他突发脑梗,虽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,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,右侧肢体偏瘫,言语不利。来诊时,我见他面色萎黄,舌苔淡白有瘀斑,脉细涩。我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,为他进行加减治疗:
黄芪120g、当归尾6g、赤芍5g、地龙3g、川芎3g、红花3g、桃仁3g、牛膝10g、桑寄生15g、僵蚕10g、石菖蒲10g(具体的方剂和用量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,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调整,可添加文末联系方式向我咨询)。
加牛膝、桑寄生补益肝肾,强壮筋骨;僵蚕祛风通络,辅助改善肢体偏瘫;石菖蒲化痰开窍,促进言语功能恢复。
图片
赵大爷坚持服用这个方子,并配合康复训练。三个月后,他右侧肢体力量明显增强,已经能够拄拐行走;言语表达也逐渐清晰,能进行简单对话。后续复查显示,脑部血液循环得到明显改善,脑梗复发风险降低。之后,我根据他的恢复情况,调整药方,继续巩固治疗,帮助他持续恢复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